哲学: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思维利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07浏览次数:25

 

好校长当以教育家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虽未必能至,然心向往之。教育家必然是理论与实践兼美者。好校长也必然笃行善思、兼具实践者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就像知识探究的圆圈越大、与未知领域的接触就越多一样,校长们承担的职责和角色越繁杂,对实践的探索与对教育规律的思考越多,遭遇的各种两难选择和悖论就会越多。校长怎样才能突出重围、看清方向、提升自身领导力?或许我们可以借助哲学这门启发智慧、赐予力量的学问,养成思想者的头脑和哲学家的精神,敏锐捕捉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进而把握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一、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

我们常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与最普遍的方法。在汉语里,“哲”为聪明、智慧之意,“哲学”就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在英文中,哲学philisophy是从古希腊文philein(爱)和sophia(智慧)两个词演化来的,结合起来就是“爱智慧”(不断地追求智慧)的意思。
哲学可以说是智慧之学,对于校长而言,我们更应该看到哲学的如下品质。

其一,哲学是反思的、批判的智慧。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炼、过滤、升华后,使之转化为真正的哲学问题。哲学是反思的智慧,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哲学还是批判的智慧,它所进行的是前提性考察,是一种“穷究会通”的追问,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和精神。校长应借助这种反思的、批判的智慧,不断追问教育中的经典问题:教育为了谁、为了什么,在教育中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值得做的。

其二,哲学是诸多经典问题的合集。马克思说过,对于哲学思维而言,重要的不是提供某种现成的答案,而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以推动人类的思想、文明向前发展。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不是各种知识的静态的总汇,而是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如生与死、一般与个别、发展与异化、自由与规训等各种永恒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是一种智慧的动态生成过程。校长应借此思考一些重要而复杂的教育问题,如什么是成才、什么是幸福、学生应该学什么、如何评价学生成长、如何看待工具理性和效率主义等。

其三,哲学是无限开放、不断探索的学问。哲学产生于惊奇、怀疑和探究,哲学追求智慧,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探索。哲学总是把已经明白晓畅的知识、规律交给一个个具体科学,自己只是获得一些抽象的规律和范畴,并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未来渴求的目光,投向晨光依稀、或明或暗的远方。这意味着可能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永不定型、不断探索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借助于哲学,校长们会始终对未知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和探索之心,并尝试带领和推动师生去探究更加神秘旷远的地方。

其四,哲学是一种终极眷顾和人文关怀。从价值论来看,哲学引导我们寻求本原、探索归宿、追求人生的皈依和心灵的宁静,起到塑造价值观和引领价值取向的作用,这更契合教育的初心。面临当前严重的道德危机,校长责无旁贷地要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与道德的引领者,要将学校作为改变学生命运和人生的地方,既尊重每一个学生当下的表现,又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许。正如冯友兰所说,哲学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而是使人成为“人”。校长要有志于将自我和师生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宇宙境界,让“人”的生命如花般渐次绽放。

二、哲学对校长办学有什么帮助?

李瑞环对哲学的作用深有体会,他说:“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的功用不像甜点、衣物那样具体与直接,而是大道无形、大音稀声,作育万物而无言。

1、哲学帮助校长形成整体教育观

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如爱因斯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于领悟的世界图像,试图用这种世界体系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摆脱世界观,其区别只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一致的还是矛盾的。

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校长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校长们将不同的哲学观点作为参照系,相互辩驳、印鉴,逐渐形成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图景,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这种整体的、根本性的认识,必将进入校长的教育哲学系统,形成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引导校长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永恒追问和实践路径的理性选择。

2、哲学赋予校长锐利的思想武器

哲学作为思维科学,是思维整理、思维拓展、思维锻炼的方法与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学校所面临的环境、教育的过程、教育的结果也是极其复杂甚至是充满悖论的,好的校长必须扮演思想者的角色,借助哲学思维武器来破解难题。

例如:校长要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看世界要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如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很容易被某些特色项目所裹挟,此时校长就应该跳出具体事务的窠臼,深入思考特色与一般、整体与局部、优先发展与整体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特色建设等之间的关系,理清学校发展的核心命题。

3、哲学有助于校长批判与反思教育现象

哲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哲学批判是彻底的批判,贯串着批判者及其哲学本身的自我批判。胡塞尔讲过,通过无止境的批判和自我否定,人们能够不断地突破自身人性的局限、超越自身,打开一片又一片新的思想天空。当然,哲学批判不是单纯的消极的否定和破坏,它同时包含着积极的建设和创造,是破与立的统一。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与压力,校长们要不断思考学校的培养目标,追问学校和个体的存在价值。哈佛大学女校长福斯特不断向学生追问:“如果在有偿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做个选择,你们会怎么办?”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更多关注弱势群体:“我请你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把改变他们的命运当成你今生的使命。”

4、哲学帮助校长汲取时代的精华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各种知识中蕴涵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是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整体的宏观把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一种前提、信念和基础,作为出发点、初始命题和初始概念,构成了进行科学探索的总的世界观或称为哲学背景。

民族精神、文化、教育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上。教育试图把人类世界经验证明为最优秀的思想、知识和品质教给每个人。校长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更要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精髓,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校长要借助哲学的力量,塑造学校的价值观和文化。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臧富仁校长,研究古老的丽泽文化,创建“效法自然,君朋讲习,人人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育生态。

5、哲学为校长带来“理论的彻底”和心灵的宁静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在纷纭复杂的教育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受舆论的影响而左右摇摆,这对校长的智慧、勇气和定力都是考验。校长只有秉持“理论的彻底”,才能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守。

哲学还可以让我们脱离物质的束缚,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在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中,寻求思维的支点和心灵的宁静。开普勒在《宇宙的奥秘》献词中谈到,思考苍穹的奥秘使大脑享受高尚的乐趣,虽然它们并没有给我带来其他实惠,但它们引起的欢乐不仅有益于人类,而且也是人类的光荣。

三、校长怎样学哲学?

1、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

哲学存在于所有的哲学理论之中,所谓哲学归根到底就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伟大思想,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使是现当代的哲学大师也不敢说他们在思维水平上比先哲更加高明。
校长学习哲学,既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广泛地了解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校长不仅要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老等大家对话;也要寻访现当代哲学中的一个个著名人物,如法国的萨特、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海德格尔、英国的罗素等;还要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一个个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

2、要突破局限,阅读原著

研读哲学应广泛涉猎,接触各主要流派的思想;同时也应以史为鉴,避免陷于概念的混乱、逻辑的纷争,避免沉湎于庸俗、偏执、消极等各种误区,要通过辨析、批判来不断打破我们的局限性。如果校长们对某位哲学家、某个流派更有共鸣,则应尝试着读些原著,触摸大师鲜活的语言、体验、思想,不断地和自己的知识砥砺、碰击出智慧的火花。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较之于提纲挈领的哲学史和后人对其理论的阐释而言,更为丰富、生动、精炼和深邃,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其思想精华。

3、要学会哲学式地思考

康德认为,自己不是在教哲学,而是在教人们哲学地思考。我们学习哲学,不能停留于熟记某些原理、观点,而是要学会哲学地思考,养成一种以哲学的眼光看待我们自身及周围一切的习惯。校长们要通过研读哲学,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将感悟到的哲学思想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例如:面对各种校园违纪现象,重读《论语》关于政与刑、德与礼的论述,会使校长的思路豁然开朗。

Baidu
sogou